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有望为体育和教育工作打开新局面。作为全国范围内体教融合相关工作起步较早的地区,上海市多年来已在此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积极的尝试,也收获了宝贵的经验与成果。上海市体育局原副局长郭蓓曾长时间主抓体教融合工作,人民日报体育将她的部分实践经验稍作整理,分享给各位读者。
01体校学生参加PISA测试不落下风
上海市体校的文化教育是什么水平?我可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2012、13年左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对全国71所市级体育运动学校做了文化考试,初二年级我们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是第一名。
还有一项考试,上海学生是参加世界上的PISA测试的,一直得第一名。有一年,我们上海市第二体育运动学校整建制被抽去参加这个测试,结果上海还是第一名,这就说明我们体校的孩子至少没拖后腿。
(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进行的15岁学生阅读、数学、科学能力评价研究项目,有“教育界的世界杯”之称。从2000年开始,每3年进行一次测评。上海是中国内地第一个正式参加该项目的地区。)
02告别圈养式的“三集中”模式
取得这样的成绩,和我们始终坚持把文化教育放在首位是分不开的,为此我们也是绞尽了脑汁。
上海现在大概有40多个体校,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要求中心城区的区一级体校不再搞“三集中”(学习、训练、住宿三集中)了,让原来“圈养”在体校里的学生回归到社会去,到普通中小学去读书,和同龄人一起接受同样的教育,回到家庭里。
市一级体育运动学校的文化教育,我们做了非常大的改动。我们和教委联手,让优质学校托管体校的文化教育,请上海的一些名牌学校帮助我们的体校进行文化教育。具体而言,就是名牌学校会派一名副校长过来任我们体校的副校长,他带着自己的教学团队,语数外的一些特级教师都过来。
这是怎么来的呢?我当时去找了市教委,他们有个工程,就是让市中心的优质学校去帮助郊区的薄弱学校,我说我们体校也是薄弱学校,教委说你们又不在郊区,你们纳不进去。但我说我就是要纳进去,最后教委被我们感动了,也让我们享受了这个政策。
根据这个政策,教委出一部分经费补贴优质学校,让他们派教师团队过来,我们也出一部分经费给他们做补贴,双方一块来做这个事情,所以市里面的两所体育运动学校,就能得到教委的教育团队扶持。
照理来说,人家一般就是做一个轮次3年时间,但是给我们做了三轮。大家能够看到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孩子们开始想来市级体育运动学校,而且来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家长觉得很好,升学率很高,以后哪怕不到专业队去,也可以读大学。
03体校学生的身份首先是学生
为何如此重视体校的文化教育?这需要我们转变理念。体校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方面确实做了重要贡献,但是后来碰到了很多问题,越来越萎缩。体育事业要发展,体校必须要改革。
首先我们要想,体校的学生,他的身份到底是什么?我们认为体校的学生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不能以牺牲运动员文化学习、影响他们终身发展为代价去拿金牌,你要办好体校,一定要平衡好学习和训练的关系。
在小学阶段,不管市级体校区级体校都没问题,但是为什么到了初二就开始有分水岭了?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学生的学业压力陡增,而恰恰这个阶段也是竞技训练重要的提升阶段。对学生来说,学习和训练双方都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不少的学生和家长就面临着艰难的选择。2选1,要不就放弃文化学习,跑来搞体育,要不就放弃体育,去参加文化学习,这样对教育发展也不好,对体育发展也不好。
我就反复跟孩子们讲,你的身份首先是学生,我们要为你的终身发展负责,所以必须加强文化教育。
04到国家队“送教上门”
其实不只是体校学生,哪怕已经进入到上海市专业队的运动员,我们也向他们强调义务制教育阶段你必须要读书。所有处于义务制教育阶段的专业队运动员,我们每周都要给他们上三四次文化课,一直坚持到现在。
到了高中阶段,专业队运动员每周都要求必须上两次课,哪怕进到了国家队,我都会派老师到北京去给他补课。
当时我也专门申请了经费,我说我要送教上门到国家队,不然我的国家队的运动员就要往回跑。当时单单一个游泳队上海就有20多个人在国家队。于是我找了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我说你的电教室能不能让我用来远程教学?他们说可以,后来因为网不好,我就又给运动员送教学光盘,然后再组织团队去。比如上海帆船队一年四季在外面,平时上网课,我也组织教师们阶段性地去给他们补课。
社会参与:体育也能“送外卖”
05“地方标准”大幅扩充教练员
2016年我带一支上海青少年足球队去德国访问,跟我们一块去的还有孙雯,她当时在我们上海足协,还有体校校长等人。
我们到了北威州,那儿有两个足球协会。在其中一个协会,我就问他,你有多少足球教练员?他说两万,我吓了一跳,我说你一个协会能有这么多教练?他说我有1500个足球俱乐部。我们到了其中一个俱乐部,在矿山的旁边,比较穷,场地也一般,我问俱乐部有多少个教练,他说一共24个,全职的4个,兼职的20个。
又回到前面北威州足协那里,他反过来问我有多少足球教练,我说两百,他也吓一跳,其实就这两百还包括了上海几支职业球队的教练在内。后来他说了两句话我终身难忘,第一句是“2400万人只有200个足球教练,你们还搞什么足球?”第二句是,“那我们就不怕你们了。”
我心想,本来你们德国足球也用不着怕我们,但是回来我就开始琢磨,怎么样在不增加体育系统教练员编制的情况下,大量地增加青少年的教练。体育系统的编制肯定不能增加,但当我需要2千个、2万个足球教练的时候,我该怎么办?
我当时也比较大胆,我问孙雯,足球教练员的培养体系是怎么样的?她说中国足球协会分ABCD级教练员,草根就是D级。我说那你就多办草根班,她说办班要申请,我想那我们自己搞一个,先搞个地方标准我们试试看。
后来标准一推出,报名非常火爆,名额可以说是秒杀,耐克门店的员工来报名,IT公司的工程师也来报名,说自己在大学的时候是足球队的,礼拜六礼拜天我是有时间的,我愿意来教孩子踢球。一年办十期都不够。这就是为什么社会上的教练员增长率这么高,后来从足球、篮球推广到了好多项目。
06政府采购社会培训,名额又一次“秒杀”
光靠我们体制内的200名足球教练是做不了这么大范围普及的,这就和政府购买服务挂钩了。我们先在三大球做尝试,当时拿了500万来做政府的公益培训。怎么确定采购的资质?首先你要有场地,第二你要有教练资质,体育系统的教练员、学校的体育教师,或者拥有省市以上协会颁发的教练证书都可以,这时候我们上海市各个协会的证书就管用了。
他来申报的时候,我们来审核他的教练够不够格,要求他上十堂课。当时三大球做试点,每个试点补贴6万块钱,最少要招25到30个队员,十堂课的话要么不收费,或者最高收费五百块。500块是什么概念?我去考察了几个培训点,社会上的一场足球课是200块钱,有的是150块钱,有的还更贵。那么这个500块钱十堂课,相当于一堂课只有50块钱,有的地方还送球员一件背心短裤,有的拿到政府6万块钱够了,就不收费了。这种公益培训一推出来,名额又是秒杀,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这样才能做到每年有这么多的孩子在暑假寒假动起来,或者常年动起来,这就是政府购买服务,光靠我体育系统的几百个教练,不吃饭、不睡觉也做不到。
07举办青少年赛事不分“体制内外”
做青少年体育赛事也是类似的道理。现在我们的青少年体育协会,32个理事里面体制内占了一部分,社会上的占了大部分,搭建各种各样的赛事平台,开始我们是针对青少年,后来又到了幼儿层面,比赛很多。
虽然我们2001年成立了青少年训练管理中心,但是有很多竞赛我们都是逐步委托协会来做的。当时还不知道有政府采购的说法,但是我们已经跟他们委托得很清楚,给你多少钱,对你的要求是什么,你的责任又是什么,我们最后的评估是什么等等。后来有了政府采购这个概念,我们觉得很顺,因为很多的比赛就是这么做的。
有一个篮球比赛,我们自己的篮球协会和社会上的机构同时来投标,结果就给了社会上的机构,没有给篮球协会,大家感到很震惊。后来篮球协会反思自己,之前不太重视做标书,需要改进,这就很好。
08“点菜式”体育配送进社区
我们还搞了体育配送,叫你点我送。上海几百个社区,到了暑假,某个社区说经过征求大多数居民的意见,孩子要学打羽毛球。好,他就可以像点外卖一样“点菜”。有的社区说我们这里孩子要学跆拳道,有的社区说孩子要学游泳。都点上来,然后我们就委托社区体育协会做配送,我们的体校教练,还有各个高校、中小学的体育老师,他们不是放暑假了吗?协会就把他们组织起来“配送”体育服务。就是你点什么项目,就给你配送进去办培训班,免费的或者是低收费的。
这些非常受家长和孩子欢迎。因为这也是一种学会体育技能的方式,这也是体育局出钱,通过协会购买服务。光去年大概就配送了四五百期(培训班),办一期三四天的话,四五百期也覆盖到了很多项目和孩子。
这样我觉得是多方共赢,第一提高了这些培训机构的素质,原来有些乱,有的教练没有资质,赶快来参加我们的培训考资质;也没有什么教学大纲,我们教他怎么做教学大纲,培训的质量我们还有人监督。其次,对家长来说减少了支出,孩子有地方去学体育技能了。对体育部门来说,虽然花了钱,但是有更多的孩子动起来了,他学到技能了,增进了健康。
09残疾孩子也能参加培训
有一个很感人的例子,有个社会培训机构参加了我们的招标,结果我们的残疾人协会找到他们,问能不能给这些残障的孩子做培训?培训机构说之前没做过类似的,但残疾人协会很诚恳,说这些孩子需要体育锻炼,那就试试吧。
那一期培训刚开始,10个孩子,5个教练加上5个家长,第一节课,那些孩子根本不听你的,到处乱窜乱跑,停都停不下来。到了第二节、第三节课,孩子有时候偶尔停下来瞟你一眼。到了第四节、第五节课,孩子们开始跟着教练晃悠晃悠地踢球了。到了第七第八节课了,孩子开始喜欢了,东一下西一下有模有样的。十节课过去,培训结束,孩子反而不肯走了,于是残疾人协会马上又跟他们俱乐部签约,下次继续让你做培训,俱乐部也高兴,他有政府补助,生源也来了,这就是多方共赢。
体教融合:要学会换位思考
10上海的体教互助“双八条”
上海市的体教融合工作启动得比较早。1999年的时候,我们搞体教结合,当时的上海体委和上海市教委就出台了关于上海市体教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那个时候讲就是把运动队办到有条件的学校中去。我们的排球世界冠军李国君就一头扎进了进才中学去当教练,办高水平运动队。
2012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体教结合工作会,我们出台了关于深化体教结合工作的意见,围绕四个方面,学生体质增强、后备人才培养、运动员文化学习、体教结合机制及保障措施的完善。这次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的体教两家一般性的工作思维方式,不只局限于后备人才这一项工作,而是把它作为提高上海市学生健康水平和促进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文件规定了以体育为主、教育配合的8项工作,另外还有以教育为主、体育配合的8项工作,所以我们叫“双八条”。
2016年上海市体教结合大会,出台的文件叫《上海市体教结合促进计划2016—2020》,就是我们体教结合的2.0版本,指导思想就是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多元共治20个字。明确了体教双方在十三五期间各自要完成的10项任务,更多地融合了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教委的体育课改怎么帮忙,体育后备人才怎么跟你融进来,大家怎么共同策划比赛、建立竞赛平台方方面面。
11督导跟上很重要
体教融合的文件里面讲到了督导,我觉得这方面非常重要。我们通过联合督导是尝到了甜头的,从2015年开始做试点,在两个区对区政府做了督导督政。以前我们体育局到下面区县去听汇报的时候,是区体育局对着我们汇报,教委下去的时候,是区教育局对他们汇报,我们进行联合督政以后对区政府督政,副区长坐在那里,区教育局文化局财政局等等都在,我们就问,你的体育老师配备足了没有?你的体育教练待遇怎么样?你的学校体育场地规划是否到位?
区的各个部门就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区人大代表也在在旁听,问我们这个区的学生体质到底怎么样,体育课开足了没有,运动水平提高了没有,我觉得这个非常有效果。所以到了2017年的时候就把这个督导正式纳入了我们上海市对区县政府2015到2020年区县政府依法履职的综合督政项目,这个力度就大了。我就觉得这种融合要自上而下地把顶层设计做好,然后政策出台,然后加强督导,这个事情才做得成。
12要善于搭政策的“顺风车”
上海体教融合开展得不错,这和教委对我们体校非常支持是分不开的。我们以前的思路光是叫人家教委为我们服务,教委就会觉得我老是在为你付出。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我就觉得要用教委的政策来做我们的事情,这个很重要。
比方说,教委当时要搞实训基地,我叫市体校去申请,实训基地拨款不少,一次就有400万到800万。开始教委的专家跟我讲,你们怎么能算是面对全市的?我说我们是面对全市的啊,你看我这两所体校,我都对全市的传统校的体育老师进行培训,而且青少年的选才育才测试我们也是帮他们做,给他们办培训班。他们说这倒是。光这一项我们两所体校就得到了很多经费。
你要老叫人家给你一个特殊政策,人家觉得很费劲。所以我就经常在他现有的政策里去找,现行的政策搭教育改革的顺风车,那么教委就会觉得很顺畅,校园信息化建设、校安工程、实训基地、优质学校托管,我们都搭上车了,经费就拿到了。
13教练员来源多元化了
从体育系统角度出发,做好体教融合,我觉得要换位思考,要更主动地融入。学校体育发展的困难是什么?是师资、是专项水平、是能力,他在做体育课改,他搞校园足球、搞竞赛有困难,那我们就拆篱笆,去帮他做这些事情。
上海市体校的选才育才中心专家团队,不仅仅是服务我们的体校,学校办的高水平运动队,我们也去帮他做各项保障测试、科研的支撑,给他们开讲座。我们整个的教练体系也是对教委融合的。体育传统校的体育教师要提高专项水平,我们就跟教委联合办班,然后我们教练员培训也是对他们开放的。所以我们现在都讲青少年体育的教练员,体校的教练员,学校的教练员,我们对他们进行统一的培训,平台开放一视同仁。
现在教练员注册情况也很有意思,我觉得挺好,可以看到青少年体育的教练员结构在发生变化。原来全是体育系统内,然后通过我们逐渐对传统校老师开放培训等等,体育系统教练员所占的比例降低了。为什么呢?因为体育系统教练编制是有限的,上升是缓慢的,从2011年到2017年,我们从700多个人涨到了900多个人。但是同时在我们这里注册的教练员来自教育系统的越来越多,到2017年的时候,教育系统注册的教练员已经占到了30%,我们体育系统的教练只占50%。我们还对社会上的一些培训机构开放,我们的教练培训也让他们来参加,现在社会上的培训机构的教练员比例在上升,社会聘任的教练2016年只占20%,到了2017年社会聘任的教练员,在我们注册的就大大增长了。2011年到2017年的教练员增长率我做了统计,体育系统编制教练的增长率是26.7%,教育系统的带训教师的增长率是90.27%,社会外聘教练增长率是133.75%。
所以我一直在想,我们青少年体育的培训要多元化,要拓宽青少年体育培训的渠道。我们40多所体校,700多所体育传统校,社会上将近300多个青少年俱乐部,这都是我们的后备人才培养的阵地,所以我们体育教练员培训对他们都是开放的。这样家长就可以选择了,有的就可以去俱乐部练,有的就在学校里面,有的在体校里面。即使在学校里面练,很多教练是我们体校的教练,这就是融合。
14从“捞人运动会”开始探讨标准
之前讲过,有的学生在学校上了十几年体育课,一项体育技能都没学会,一大问题在于缺乏标准,这也是体育可以和教育部门一同做好的事情。
上海坚持了20多年的人人学会游泳计划,体育局每年拿出12万块钱搞些游泳池,然后学校三年级以上学生都来学。有一次闹笑话,去看孩子们表演游泳,结果游到一半沉下去一个,赶快捞起来,然后游到一半又沉下去一个,再捞起来。我说怎么成了捞人运动会了,后来一问什么叫学会游泳不知道,反正一口气出去闷着头游,不会换气,正好游到中间掉下去,就得赶快捞起来。
我赶快去问游泳协会的专家、国际裁判,什么叫学会游泳,他说,可以向任何方向游25米视为学会游泳。我说你的依据呢?他说你在一个50米的池子里,会游25米就可以向任何一边游过去。我一听好像有一定道理,所以我后来说你们要建立标准,游到25米,什么姿势不论,自由泳,蛙泳,踩水都可以,25米学会换气等等。然后我就跟教委一直讲这个故事,我说你们要制定标准,后来上海市教委就委托上海体育学院,先做了11个项目的标准。我们教练进校园,其中一条就是为他们提供专项技能培训的服务。一个是为体育课改服务,一个是为学生学会专项技能服务,为他增强体质服务等,这些都是专项服务。教委说挺好,他们也花了大量的力气做标准、做测试,体教双方一块来推动,这就蛮好。(刘硕阳)
热门